您的位置::鹏昌农业网 >> 蛇木

陇东粮仓变字诀0柳叶繁缕

时间:2023年06月05日

陇东粮仓“变”字诀

庆阳,一直是甘肃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被誉为“陇东粮仓”。

然而,庆阳的贫困面大、贫困源深,农业经济基础条件落后,也是同时摆在这个革命老区面前的一个事实。如何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小康?面对这一命题,庆阳正在突破传统思维的藩篱,探寻农业农村变革发展的新路径。甘肃省省长助理、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说:“目前,我们立足自身实际,在‘变’字上做文章,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庆阳特色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路子。”

变产业——

进一步调优大农业内部结构

2013年,庆阳市的粮食产量再次刷新了当地纪录:163.86万吨,比5年前翻了一番还多。这个数字与许多粮食主产区比,并不显眼,但放在西部的黄土塬上进行考量时,人们方能读懂其中的意味:庆阳境内千沟万壑,全部696.65万亩耕地,仅有约70万亩可有效灌溉,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庆阳坚持保证播种面积,稳定夏粮产量,狠抓秋粮生产。”庆阳市农牧局局长赵自元说,多年来,庆阳积极探索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夏红民说,当前,庆阳已迈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农业产业扩面与提质增效相结合的新阶段。2013年初,庆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66”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发展壮大苹果、草畜、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提升小杂粮、中药材、核桃三大特色产业。

这一行动计划提出后,庆阳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要求,顺应自然环境,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瞄准节水高效农业的路子,进一步调优大农业内部结构、种植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

“我们要做强苹果产业,做大草畜产业,做优瓜菜产业,做特小杂粮产业,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区域化、特色化生产基地和规模乡、专业村、特色户。”庆阳市市长栾克军说,借此,庆阳将引导农民发生5个变化:北部山区发展草畜产业,让农民变牧民;中南部地区发展苹果产业,让粮农变果农;川水灌区和城镇郊区发展瓜菜产业,让粮农变菜农;子午岭林缘区发展特色苗木产业,让粮农变林农;城镇和园区统筹城乡发展非农二三产业,让农民变市民。

环县是庆阳北部颇具代表性的干旱县区之一,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自然条件严酷。“环县的海拔较高,有的地方秋粮成熟不了,所以我们倡导农民种植饲草玉米,搞青贮,发展草畜产业,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环县县长何英禅说,“以前,农民种植传统的玉米品种,一亩地可产约600公斤玉米、1200公斤的秸秆,现在种植饲草玉米,亩产秸秆4吨左右,效益比传统玉米增加了两倍。”

今年,环县将草畜产业确定为助农增收、实现小康的首位产业,全县以发展优质肉羊为方向,要在全县培育100个养羊专业合作社,发展100个养羊专业村,扶持1万个养殖大户,养殖大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何英禅说,希望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把环县打造成全省最大的羔羊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底农民人均肉羊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环县环城镇杨庙掌村村民杨乐平有40多亩地,以前家里的收入主要依靠种粮,但由于干旱,收入十分微薄。去年以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开始养羊,种植饲用玉米。如今,他已拥有两座羊舍、20多只绒山羊。杨乐平说,他一年可以从养羊上赚取近2万元,收益远高于种粮。

“漫山遍野种草,家家户户养羊。”栾克军说,2013年,在庆阳各县区中,环县农民增收幅度最大,其中增收最快的就是种草养羊的,“养一只羊的利润为500元左右,等于拥有了一个脱贫的小银行,而且投入可减少60%,收入可提高60%,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变方式——

促进农业由弱质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

虽然,苹果、草畜、瓜菜等特色产业,已成为庆阳一些地方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但是,其规模优势、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还没显现出来,产业化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庆阳市通过“266”现代农业行动计划,聚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由弱质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重点转变发展方式。

庆阳紧紧牵住农业发展的“牛鼻子”: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做大基地规模,扶持家庭农场、专业村和产业大户发展推广标准化、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瞄准市场需求,开发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推动农业产业向优质高效转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使农业与市场有效对接、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

栾克军说,庆阳要借此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打绿色健康牌,走特色循环路,用“绿色”创品牌,用质量提效益,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变耕作土地为经营土地,变种粮食为育产业。“这种转变,不是不要种粮,而是为了更好地确保粮食安全。”

为此,庆阳市启动了“一县、一乡、三村”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全力打造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导航仪”。在全市创建8个示范乡镇和24个示范村,集中建一批设施养殖、绿色种植等示范点(区),带动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快速集聚,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

西峰区彭原乡鄢旗坳循环农业示范区,是庆阳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种、养、加一体化的示范点之一,占地1万亩,其中有600亩的核心养殖区,包括8个养殖小区,饲养生猪3万头、肉羊2万只,示范区还配套建设了一座大型沼气池,在养殖隔离区建成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各50座,大棚和温室的周围则建起了面积达5000亩的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

“猪、羊的粪便可进入沼气能源站,一年能产36.5万立方米沼气,满足周围居民生产生活用能、发电以及为8个养殖小区供暖需要;沼气、沼渣又能做蔬菜、玉米等农作物的有机肥,吸收了有机肥生长出的玉米秸秆又可作为青贮饲料,为示范区的养殖小区的发展提供支撑,循环利用。”鄢旗坳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浩论说,高效、循环、绿色是鄢旗坳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线,在生产模式上,示范区采取了“畜—沼—菜”、“畜—沼—果”的模式,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科学高效循环。

目前,示范区已流转土地2800亩,辐射带动周边80%的农户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展现出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和经济效益,年内可产无公害畜产品3200吨、绿色蔬菜100万吨、绿色果品800万公斤,实现总收入9200万元,人均纯收入年内可突破万元。“预计通过3年的努力,示范区及附近区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2万元,群众可以实现整体脱贫致富奔小康。”

变观念——

干群同心实现脱贫致富

像鄢旗坳一样,更多的庆阳贫困农民,正在变心头的殷切期盼为脱贫致富的脚步。

相关数据显示,庆阳有133万贫困人口,贫困面高达58%。对此,夏红民认为,庆阳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难点和重点在于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改善农村民生。

扶贫攻坚在庆阳该如何破题?

2013年3月,庆阳市委、市政府在庆阳市的子午岭林缘区、插花贫困区和北部半农半牧区的宁县湘乐镇樊湾村、镇原县上肖乡路岭村、华池县五蛟乡城壕村启动了“双联”行动扶贫攻坚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迈开了探索的步伐。

华池县五蛟乡城壕村272户人,贫困户就占了一半,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保守,以种植小杂粮、全膜玉米为主,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3100元。试点工作启动后,城壕村召开了由全体村民参加的扶贫攻坚奔小康规划大会。

“这次大会与以往不同。”城壕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理事长慕万钰说,以前是上级部门帮助村里规划脱贫致富产业,现在变成了全体村民自主投票选择产业。最终,大家共同确定了养殖业、新农村建设、梯田建设、苗木培育等10个基础建设项目和致富产业。同时,村民们还选举村民代表,组建了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成立了基础建设、产业开发、科技培训等8个能力小组,具体负责参与和监督项目实施。

“自主参与选择要脱贫致富的产业,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镇原县上肖乡路岭村产业发展能力小组组长苟玉厚与慕万钰的感受一样:“从前村民们都是等着上级政府给钱给物安排他干,现在变成了大家主动参与要求干。”

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的同时,扶贫干部和政府部门的作风也在变:从注重行政推动变为注重与群众民主协商,部门角色则由包办代替转变为强化服务。庆阳将这种新的扶贫模式称为“参与式扶贫”。庆阳市委副书记任燕顺说:“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抓产业政府着急、干部辛苦、群众不动的局面。”

更让贫困户们高兴的是,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也得到了解决。慕万钰说,试点工作启动后,村里的帮联单位——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给村里注资60万元作为互助资金,由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掌控,并向村民投放贷款。互助资金的借款期限为2年,一般贫困户贷款额度2万元,对能够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种养大户,贷款可达到5万元。

慕万钰所说的互助资金,是庆阳市针对贫困户贷款难问题,与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合作,以3个试点村为带动,在宁县、镇原县、华池县的37个村开展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主要是在不改变财政扶贫资金用途、只改革资金使用方式的前提下,将试点县用于扶持产业的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作为担保金,通过市、县融资平台,向开发银行各贷款1000万元;融资平台将贷款拨入县扶贫办专户,由县扶贫办转拨各试点村扶贫互助协会,再由村扶贫互助协会采取联户担保或“双联”干部自愿担保等多种形式,转借农户发展产业。

“门槛低、手续简便,不仅破解了农户贷款缺乏担保的问题,还放大了扶贫资金效应,倒逼农户必须选准投资项目,提高了农民用信贷资金实施产业项目的诚信意识、经营意识、风险意识。”任燕顺说。

“产业选好了,资金解决了,群众最缺的就是技术了。”任燕顺说,为此,庆阳市探索建立了“143”技术到户机制,在每个村确定1个主导产业,选择1名农民技术总负责、若干明星示范户、若干农民技术员、每户1名技术明白人为培训对象,采取提高培训、普及培训、田间地头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的效果好不好,有没有学到技术,最终由农民来评价。”

“只有老百姓懂技术、会干了,他们的致富能力才能变强,才能挣到钱,还得起贷款,这既提高了贫困户的发展能力,又降低了贷款的风险。”任燕顺说,除了“143”技术到户机制,庆阳市还将在5年内实施5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和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培养一支热爱农业、扎根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和能够适时、稳定转移的后备技能工人和产业工人队伍。此外,庆阳还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对象,围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等重点,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剪裁及香包刺绣、剪纸、皮影设计制作等多种就业技能培训,促使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实时热搜:青岛治疗男科能治好吗哪家医院好 公开排行榜

潍坊好的牛皮癣医院是哪个

医疗资讯:天津治疗人乳头瘤病毒医院哪家专业

哈尔滨治疗便秘的医院

沈阳白癜风医院是否正规药物能不能治疗好白癜风

重庆医院哪看耳鼻喉比较好

友情链接